当前位置:主页 > 关注 >

它们发起“电信诈骗”式攻击,各国军方都很头痛

发布时间: 2023-08-09 16:51:56 来源:个人图书馆-禹杰

的方向发展。它们实施进攻的手段更像是“电信诈骗”——海量的发送,哪怕只有少数获得成功,也足以换回成本。


(资料图)

如何对付这些无人机呢?世界各国军方都很头痛。

“哈比”反辐射无人机的出现和演化,逐渐改变了这一现状。常导弹和无人机都属于无人驾驶的航空器,两者的一项重要不同在于导弹拥有战斗部,一次性使用。作为导弹的类型之一,巡飞弹自然具有这样的特征,只不过,它要比传统的导弹拥有更长的留空时间,以螺旋桨动力装置为主。而无人机则往往能够重复使用。“哈比”的研制厂家,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,就将其归类为巡飞弹(或称游荡弹药)。

之所以有人把“哈比”称为自杀式无人机或者反辐射无人机,主要是因为外形相似。但是外形不应成为判断无人机和导弹的主要标准,不然难免出现“安能辨我是雄雌”的尴尬。

以色列在发展“哈比”之后,进一步发展了下一代“哈皮”和“哈洛普”巡飞弹,多了鸭翼,原有三角翼也改为双三角翼。近来崭露头角的伊朗沙赫德-136则算是简化版,它基本上只使用卫星导航信号加惯性制导。“哈比”则多了一个被动雷达导引头,发射后无须操控,自行打击目标。“哈洛普”可以使用红外光电传感器,可采取“人在环中”的方式,由地面人员进行控制。上面这几种巡飞弹可飞行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,我个人称之为“战役级巡飞弹”。

比如,俄罗斯的“柳叶刀”以及美国的“弹簧刀”巡飞弹。这两个系列中较大的型号也只有20公斤左右,却可以飞行数十公里,攻击对方的雷达、防空导弹、自行火炮等高价值目标。之所以能够以非常小的重量,换取相对较远的攻击距离和较长的空中待机时间,螺旋桨功不可没。

美国的MQ-1“捕食者”察打一体无人机则以另外一种形式,让螺旋桨重返战场中央。它开创

低,一些

这种特征,给对方带来极大麻烦。早在上世纪80年代,西德青年鲁斯特就驾驶塞斯纳飞机降落莫斯科红场,制造了著名的“鲁斯特事件”。之后,各国军队更加重视研究应对“低慢小目标”的方法。现在来看,目前的防空体系对付塞斯纳那个级别的“低慢小目标”基本没有问题,但是如今的无人机更不好对付。

以往,对付低空小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使用脉冲多普勒体制的雷达。它可根据目标的多普勒频移,来区分运动目标,把地物杂波滤除。但是,一旦目标飞行非常慢,这类雷达处理起来就会比较吃力。因为它会把一些速度非常慢的目标的回波,当成地物杂波滤除,造成“视而不见”。

当然,如果一个目标只具有“低、小、慢”其中的任何一个特征,目前的雷达还都能处置。但是当这三个特征集中在一起,且每个特征都几乎达到极限时,雷达探测就是个大问题。比如,有时候,虽然防空系统发现无人机,并将其击落,但是它也同时确定了防空系统的位置,对方炮弹也就这么打过来了。

如果在复杂的、面对多样化威胁的战场,这种无人机处置起来难度进一步增加。传统作战中,反无人机系统所要保护的目标是固定不动的,比如说空军基地或者重大活动现场。但是在复杂战场环境下,战场是动态变化的。地面部队进行大规模快速穿插,或者向前推进,反无人机能力跟得上并且实现覆盖,难度颇大。而在城市战情况下,作战区域高楼林立,微小型无人机穿插于各种建筑之间,给探测设备的有效探测带来了极大难度。

传统上认为,察打一体无人机在高强度冲突中作用有限,因为这种无人机“个头不大不小、速度不快不慢、高度不高不低”,对于防空系统来说,是比较适合的目标。但在近年的武装冲突中,即便是察打一体无人机中的入门型——最大起飞重量只有700公斤的TB-2无人机,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,甚至击毁了上百台(套)的防空系统,说明防御这种察打一体无人机的难度被低估了。

比如,在一方进攻作战中,需要保护的是一个由很多线和很多点组成的面,这是一个非常广阔、不断扩张、变化的空域,要24小时防御,并且在动态中防御,如果缺少专门应对无人机的手段,对无人机的防御很难“万无一失”。

在技术上,这类无人机已经开始加装电子战系统,构成察、打、扰一体化;或者进行分布式作战,携带不同载荷的无人机组网作战,应对对方的防空体系;或者发展隐身型的察打一体无人机,从根本上解决其突防难的问题。

从战术运用上来说,可以通过高强度空袭、防空压制后,再出动察打一体无人机执行任务;或者在专门的电子战飞机对对方防空体系进行干扰压制的情况下,由中小型无人机执行侦察监视和打击任务。

总之,通过技术和战术上的改进,这种无人机将会有更大的舞台。

而微小型无人机、巡飞弹,包括商用多旋翼无人机,被广泛用于侦察、监视以及炮兵校射、火力引导任务,在近年来的武装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这些无人机几乎充斥在战场的每一个角落:打伏击的时候,无人机为伏击的部队提供上帝视角;炮击的时候,无人机为火炮进行修正。以前大家认为这种小型无人机又不能发射导弹,威胁不大,但是和炮兵结合在一起,那威胁就不能低估了。

这类小型无人机和巡飞弹,不仅自身可以对目标构成一定威胁,更关键的是,它提供的信息,可以为精确制导炮弹、火箭弹指示目标。比如,对目标进行激光照射,进而引导激光制导的炮弹实施打击,或者精确标定目标的坐标,然后使用卫星制导炮弹、火箭弹实施精确打击。一架十几公斤的小型无人机,即便不携带弹药,背后也可能是一枚战斗部重量达几十、上百公斤的炮弹。

一些小型无人机甚至被认为是游戏规则改变者,主要是因为成本低,使用量大。这类无人机进行的可谓是“电信诈骗” 式攻击。尽管绝大多数诈骗短信或者诈骗电话最终都石沉大海,但发上万条短信,诈骗成功一两起,就已经回本了。

在高强度冲突中,拥有较为完善的防空系统、反无人机系统的一方,一个月可以通过火力打击、电磁干扰击落对方上万架小型无人机。小型无人机的飞行寿命仅有3到6架次,但是一旦有几架无人机获取对方高价值目标信息,对其定位引导火力实施打击,或者自身对其发起进攻,那就起到了很大作用。

未来,仍然要综合运用多种传感器有效解决探测问题。雷达作为一种高效的对空探测传感器,在未来反无人机作战中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
现在的问题是,必须创新技术,大幅提升对复杂背景中超低空、超低速飞行的微小型无人机的探测能力,同时减小体积、成本,提升机动性。例如,英国布莱特监控系统公司近年来推出的A422雷达,能够进行移动目标检测,并具备机器学习能力,适合检测低慢小目标。

除了利用雷达主动发现目标外,更要广泛使用被动、无源探测手段。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小型无人机仍然需要无线电进行控制和视频传输。特别是民用版本的商用无人机,控制通道集中在几个频段内,有效监控相关频段的无线电信号,对其可实现早期预警。此外,还需要综合光学、红外等多光谱探测手段“查漏补缺”。

必须坚持软硬杀伤结合,新手段和传统手段并用,特别是利用激光、微波等定向能武器实施硬杀伤,通过电子战手段进行软杀伤,对无人机控制链路、导航链路进行干扰、欺骗、接管。

目前微小型无人机主要使用卫星导航,对无人机进行导航干扰、导航欺骗是较为有效的手段,但需要解决己方无人机及其他装备的导航问题。需要注意的是,未来微小型无人机不排除在有限区域内进行景象匹配自主导航,或者在近距离内完全通过遥控进行控制,如此会削弱导航欺骗和导航干扰的作用。

目前,多数微小型无人机仍然需要与地面建立无线电联系。在这种情况下,打击地面控制站、控制人员,可能是较为直接、高效的反制手段。这就要求具备较强的弱辐射源信息侦察和定位的能力,及时锁定无人机的地面控制系统。

现在的无人机反制系统,单个防御系统防护面积有限,很难实现全域覆盖。而固定不动,又极容易遭到对方的各种火力打击。所以,未来反无人机系统,需要实现较强的机动能力,实现“动中打”和“动中扰”,并通过机动扩大动态覆盖范围,满足部队广域空间机动的要求,提升自身生存能力。

如果将上述特征集中到一个平台上,那么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,就是在传统的大型中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基础上,安装针对弱辐射源的反无人机探测、识别系统,和特定频段的电子干扰载荷及小型弹药,研制专门针对微小型无人机及其地面控制单元的长航时无人机。

在获得制空权的基础上,通过这种无人机长时间在战场上空执行反微小型无人机任务,再与地面反无人机系统、防空系统进行联网,形成空地一体,打防结合的反无人机体系。

标签:

为您推荐